奉献服务的程序

选自《施瑞·柴坦尼亚-查瑞塔姆瑞塔》玛迪亚-丽拉篇第二十二章

    在本章中,施瑞·柴坦尼亚·玛哈帕布描述了奉献服务的程序。在文始,祂描述了有关生物体的真理和奉献服务的卓越之处。接着,祂描述了心智思辨和神秘瑜伽的徒劳。施瑞·柴坦尼亚·玛哈帕布亲自解释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推荐众生接受奉献服务之途。所谓“给雅那”(jnanis)的思辩方法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并在本章中得以论证。一位智者应该放弃业报部(karma-kanda)、思辨部(jnana-kanda)和神秘瑜伽的程序。一个人应该放弃所有这些无用的程序,而认真地转向奎师那知觉之途。这样,一个人的生命才能获得成功。如果一个人开始完全接受奎师那知觉,即使由于他以前修习过心智思辨及神秘瑜伽的方法而也许有时会产生动摇,他也会被奎师那本人所拯救。事实上,奉献服务是通过一位纯粹奉献者的祝福而赐予的(sa mahatma sudurlabhah)。一位纯粹奉献者是至尊超然主义者,一个人必须接受他的仁慈,以唤醒沉睡中的奎师那知觉。一个人必须与纯粹奉献者们联谊。如果一个人对一位伟大的灵魂的言语充满坚定的信心,纯粹的奉献服务就将被唤醒。
    在本章中,施瑞·柴坦尼亚·玛哈帕布描述了纯粹奉献者与他人的不同之处。祂还描述了一位纯粹奉献者的各种特征。一个奉献者最可怕的敌人是在一种享乐的心态中与女人联谊。与非奉献者联谊也遭到了谴责,因为在奉献服务之途上,这也是可怕的敌人。一个人必须完全皈依在奎师那的莲花足下,放弃对女人及非奉献者所产生的吸引。
   
本章中还描述了完全皈依了的灵魂所具有的六种征兆。奉献服务被划为两个范畴:规范奉献服务及自发的爱。规范奉献服务有六十四项,其中最后五项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在九种奉献服务程序中,只要修习一种也能达致成功。思辨知识及神秘瑜伽永远也无法有助于一个人的奉献服务。虔诚活动、非暴力、控制感官和规范是与奉献服务的纯洁形式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从事奉献服务,所有的良好品质都会伴随而生。一个人没有必要单独地培养它们。当一个人追随一位已经唤醒对上帝的自发的爱的纯粹奉献者时,自发的奉献服务就会油然而生。施瑞·柴坦尼亚·玛哈帕布描写了一位已经处于对上帝自发之爱中的奉献者的特征。他还描述了试图追随纯粹奉献者足迹的奉献者。

>诗节1-40
>诗节41-80
>诗节81-120
>诗节121-169

诗节1
译文:我向主施瑞·柴坦尼亚·玛哈帕布致以我虔敬的顶拜。祂是超然仁慈之洋。尽管巴克提瑜伽的题旨秘不可宣,祂却展示得如此美好,特别是在这个卡利年代—-纷争的年代。

诗节2
译文:所有的荣耀归于施瑞·柴坦尼亚·玛哈帕布!所有的荣耀归于尼提阿南达帕布!所有的荣耀归于阿兑塔昌陀!所有的荣耀归于施瑞·柴坦尼亚·玛哈帕布的所有奉献者!

诗节3
译文:施瑞·柴坦尼亚·玛哈帕布言道:“我已经描述了一个人与奎师那的各种各样的关系。这是所有韦达经典的论题。奎师那是所有活动的中心。

诗节4
译文:“现在,我将讲述奉献服务的特征,通过它们,一个人能够得到奎师那的庇护和对祂充满爱心的超然服务。

诗节5
译文:“一个人的活动应该只以对奎师那的奉献服务为中心。这是所有韦达文献的定论,所有的圣人都对此确认无疑。

诗节6
译文:“当圣母韦达(sruti,音“施茹提”:天启经典)被询问应该崇拜谁时,她说,祢是唯一的主和被崇拜的目标。同样,“天启经典”(sruti-sastras)的推论“传承经典”(smrti-sastras)给予了同样的教诲,两者如同姐妹。如同兄弟一样的《宇宙古史》(Puranas)也遵循着它们母亲的脚步。恶魔穆茹阿的敌人啊,结论是,祢是唯一的庇护所。现在我真实不虚地理解了这点。”
要旨:这段来自韦达经典的语录从伟大的圣哲之口流露而出。

诗节7
译文:“奎师那是非二元的绝对真理,是至尊人格神首。虽然祂是一,但祂却为了祂的逍遥时光而保持着不同的个人扩展和能量。
要旨:主有许多种能量,而祂与所有这些能量没有分别。因为能量与其效果是不能分开的。它们是同一的。奎师那被描述为所有能量之源。祂具有外在能量,即物质能量,也具有内在力量,或称灵性能量。内在的灵性能量恒常地从事于对祂的服务。祂的内在能量与祂的外在能量不同。奎师那的内在能量与奎师那本人总是同一的,因为祂就是能量本身。

诗节8
译文:“奎师那以许多形体扩展祂自己。一些是祂的亲自扩展,还有一些则是分离的扩展。祂如此地既在灵性世界也在物质世界中表演着祂的逍遥时光。灵性世界是外昆塔星宿,物质宇宙则是布茹阿曼达斯(brahmandas),由具大的星球组成,被主布茹阿玛所统治。

诗节9
译文:“祂本人的亲自扩展,如商卡尔萨那(Sankarsana)、普茹阿杜姆那(Pradyumna)、阿尼茹达(Aniruddha)和瓦苏兑瓦(Vasudeva),是作为外昆达的化身降临到这个物质世界上的。分离的扩展是众生。虽然他们也是奎师那的扩展,但被看作是祂不同的能量。
要旨:本人的亲自扩展被称为维施努塔特瓦(神性的地位),而分离的扩展叫吉瓦塔特瓦(个体灵魂的地位)。尽管吉瓦(生物体)是至尊人格神首的部分和碎片,他们仍然被看作是处于祂能量之中的。在《博伽梵歌》中对此有完整的描述:
   “臂力强大的阿尔诸那呀,除了这些之外,我还有一种高等能量,由开发利用物质资源这一低等能量的生物构成。”(第七章第5诗节)
    虽然众生是奎师那的部分及碎片,但他们是帕克瑞提(prakriti),而不是普茹萨(purusa)。有时,帕克瑞提(生物)会企图模仿普茹萨的活动。由于知识浅薄,被体困在这个物质世界中的众生自称是神。他们因此受到迷惑。众生在任何阶段都不可能处于维施努塔特瓦或人格神首的层面,因此,众生自称为神是非常荒谬的。一位高级的灵修者不会接受。这种宣称意在欺骗那些凡愚之人。奎师那知觉运动就是向这种伪化身宣战的。由自称为神者所做的假宣传在全世界扼杀了神的知觉。奎师那知觉运动的成员要提高警惕,抵制这些正在误导整个世界的流氓们。曾经有一个称为旁陀卡的流氓在奎师那面前出现,被奎师那所杀。当然,奎师那的仆人们不能杀死这些模仿的神,但是应该努力通过经典的证据和通过使徒传系得到的真正知识击败他们。

诗节10
译文:“众生(吉瓦)分为两种。一些是永恒解脱的,其他一些是永恒体困的。”

诗节11
译文:“那些永恒解脱者总是醒悟到奎师那知觉,在奎师那足下从事超然的爱心服务。他们被看作是奎师那的永恒同游。他们永恒地享受着服务奎师那的超然喜乐。

诗节12
译文:“除了永远解脱的奉献者外,还有体困的灵魂,他们总是避开对奎师那的服务。他们总是受困于这个物质世界,并由于在地狱般的条件下得到不同的躯体而饱受痛苦。

诗节13
译文:由于反对奎师那知觉,体困灵魂遭到了外在能量之巫-玛亚的惩罚。他因此易于遭受三重苦――由躯体和心意所带来的痛苦,由其它生物的恶举所带来的痛苦,以及由半神人所造成的骚扰。

诗节14-15
译文:“这样,体困的灵魂就沦为色欲的仆人,如果这个愿望无法得到满足,他便成为愤怒的仆人,继续遭受外在能量玛亚的折磨。他在整个宇宙中四处游荡,也许偶然会得到一位奉献者医师的联谊。奉献者的教诲和圣歌使外在能量之女巫逃之夭夭。体困的灵魂因此而接触到对主奎师那的奉献服务,这样,他才能够离主越来越近。
要旨:施瑞拉·巴克提维诺德·塔库尔在他的《阿姆瑞塔·帕瓦哈·巴夏》(Amrta-pravaha-bhasya)中从第8诗节至第15诗节作了解释。主通过祂四重扩展的创造和化身而展示。奎师那将祂所有的能量注入祂的每一个扩展中而使祂自己得到完全体现。而生物体虽然是个体扩展,但也被认为是主的能量之一。众生被分为两类:永恒解脱者和永恒受条件限制者。那些永远解脱者永不接触外在能量玛亚。而永远受条件限制者却总是处于外在能量的控制之下。在《博伽梵歌》中这样描写:daivi hy esa gunamayi\mama maya duratyaya:“我的神圣能量,由这三种物质自然形态组成,难以克服。”
    尼提亚-巴达(Nitya-baddhas,永恒受条件限制者)总是受制于外在能量,而尼提亚-穆克塔(nitya-muktas,永恒解脱者)却永远不会接触外在能量。有时,至尊人格神首的永恒解脱的个人同游会下凡到这个宇宙,如同主亲自降临一样。虽然主的使者为体困灵魂的解脱而行事,但却不为物质能量所触及。一般来说,永远解脱者作为奎师那的同游而居于灵性世界,他们被称为奎师那-帕瑞萨达(krsna-parisada),主的同游。他们唯一的职责是享受与主奎师那的相伴相随。即使这些永恒解脱者为了完成主的旨意而来到这个物质世界,仍毫无停顿地享受着与主的相伴。代表主行事的永远解脱者通过这种约定享受与主的相伴。永远受条件限制的灵魂受色欲的诱惑,贪享物质世界,注定要从一个躯体转到另一个躯体。有时他会升至高等星系,有时他会堕入地狱星宿,注定遭受外在能量的痛苦磨难。
    由于受外在能量的束缚,居于这个物质世界的体困灵魂得到两种躯体:粗糙的物质躯体和由心意、智性及假我组成的精微躯体。正是这粗糙和精微的躯体,使他注定要遭受三重苦(adhyatmika, adhibhautika,adhidaivika),即由躯体、心意、其它生物体以及来自高等星宿的半神人所造成的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痛苦。身受物质三重苦的体困灵魂不断地受到玛亚的打击,这便是他的疾病。如果他偶然遇见一位代表奎师那拯救体困灵魂的圣人,如果他同意遵守圣人的训谕,他就能逐渐接近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

诗节16
译文:“啊,我的主,色欲毫无用处的指令永无止境。虽然我已经向它们做了那么多的服务,但它们对我却丝毫不显慈悲之心。我对服务它们不但毫不感到羞耻,也无放弃之意。啊我的主,雅度王朝的尊者,然而,我的智慧最近已经觉醒,我现在就抛弃它们。我以超然智慧,拒绝服从这些欲望的无用指令,皈依在祢无畏的莲花足下。请仁慈地让我为祢本人服务,拯救我吧。”
要旨:本诗节也在《巴克提·茹桑瑞塔·辛度》(3.2.35)中被引用。当我们在唱颂哈瑞奎师那玛哈曼陀时,我们在唱:“哈瑞!啊,主的能量!啊,我的主奎师那!”我们以这种方法能容易地向主和以茹阿达·奎师那、希塔·茹阿玛或拉克什蜜·纳茹阿央那展现的祂的灵性能量。奉献者总是向主和祂的内在能量(伴侣)祈祷,使他能从事对祂们的超然爱心服务。当体困的灵魂获得他真正的灵性能量,并完全皈依于主的莲花足时,他就会努力从事对主的服务。这才是众生真实的构成性地位。

诗节17
译文:“对奎师那的奉献服务是众生的首要职责。体困灵魂有不同的解脱方法:业报(卡尔玛)、思辨(雅给那)、瑜伽和奉爱(巴克提),但是所有方法都依靠奉爱-巴克提。

诗节18
译文:“但是与奉献服务相比,其它一切灵性自我觉悟的方法都变得软弱无力、毫无价值。除非一个人从事对主奎师那的奉献服务,否则,思辨和瑜伽都不能给予满意的结果。
要旨:在韦达经典中,有时会强调果报活动、思辨知识和神秘瑜伽体系。虽然人们倾向于修习这些方法,但他们不与奎师那-巴克提奉献服务所接触,就无法如愿。换言之,真正满意的结果是唤醒对奎师那的沉睡之爱。《圣典博伽瓦谭》(1.2.6)说:
sa vai pumsam paro dharmo
/yato bhaktir adhoksaje/ahaituky apratihata/yayatma suprasidati
   业报、思辨和瑜伽无法真正唤醒对神首之爱。一个人必须从事对主的奉献服务。他越倾向于从事奉献服务,对其它所谓的成就就越不感兴趣。鸠瓦玛哈茹阿佳修习神秘瑜伽,并与 亲自想见,但是当他发展了对奉献服务的兴趣后,他明白了,他没有从业报、思辨和瑜伽处得到任何利益。

诗节19
译文:当纯粹的知识超越了所有的物质吸引力,但还没有奉献给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时,虽然属于不含物质色彩的知识,但并不是那么美好。果报活动在本质上从一开始就是痛苦和短暂的,如果不把它用在对主的奉献服务上,那有什么用?它们怎么会非常具有吸引力呢?
要旨:本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1.5.12)。韦亚萨兑瓦尽管已经写了许多韦达文献,但仍感到非常郁郁寡欢。。因此,他的灵性导师那茹阿达兑瓦告诉他,如果他能描写至尊人格神首的活动,他会感到快乐的。在那之前,圣韦亚萨兑瓦已经写了韦达经典的业报之部和智慧之部,但是他还没有撰写UPASANA-KANDA,或巴克提(bhakti)。于是,他的灵性导师那茹阿达责罚他,并建议他撰写有关至尊人格神首的活动。因此,韦亚萨兑瓦开始撰写了《圣典博伽瓦谭》。

诗节20
译文:那些严格履行苦行进行苦修的人,那些放弃他们所有财产进行布施的人,那些以吉祥活动闻名的人,那些进行冥想和心智思辨的人,甚至那些非常精于念诵韦达曼陀罗的人,尽管他们从事于吉祥活动,但是如果他们不把他们的活动奉献给对至尊人格神首的服务,那么他们无法获得吉祥的结果。因此,我一次又一次地虔敬顶拜至尊人格神首,祂的荣耀总是那么吉祥。
要旨:
本节也摘自《圣典博伽瓦谭》(2.4.17)

诗节21
译文:没有奉献服务的思辨知识无法给予解脱。从另一方面讲,如果一个人从事于对主的奉献服务,即使他没有任何知识,也能获得解脱。
要旨:仅仅通过思辨知识,一个人无法达到解脱。即使一个人可能能够区分梵与物质,但如果他被误导地认为,众生与至尊人格神首毫无二致,那么他的解脱将会受到阻碍。确实,一个人再次堕落到物质的层面,因为认为自己是至尊者,是至尊绝对真理,这是冒犯。这种人只有与一位纯粹奉献者接触后,才能真正从物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从事于主的服务。这里有一篇比勒瓦曼嘎拉·塔库尔(Bilvamangala Thakura)的祷文:

bhaktis tvayi sthiratara bhagavan yadi syad
daivena nah phalati divya-kisora-murtih
muktih svayam mukulitanjali sevate 'sman
dharmartha-kama-gatayah samaya-pratiksah

    我的主啊,如果一个人坚定地从事对祢的纯粹奉献服务,祢就会作为至尊人格神首以祢原始的年轻的超然形象显现。就解脱而言,她双手合十地站在奉献者面前,等待提供服务。宗教、经济发展和感官享受不用再去努力,都可以自动得到。

诗节22
译文:我亲爱的主,服务于祢是唯一的吉祥之途。如果只是为了思辨知识,或只是因为理解了生物体是灵魂,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就放弃了奉献服务,他便陷入极大的麻烦中。他的活动只能是充满麻烦和不吉祥的。他的努力就象是抽打空稻壳一样。他的劳动毫无结果。
要旨:本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10.14.4)

诗节23
译文:我神圣的能量,由物质自然的三形态组成,难以克服。但是皈依我的人却能轻易跨越。
要旨:本节诗摘自《博伽梵歌》(7.14).

诗节24
译文:众生的脖子被玛亚的链子拴着。因为他已经忘记自己是奎师那的永恒仆人。

诗节25
译文:如果体困的灵魂从事对主的服务,并执行灵性导师的训谕,服务他,就能摆脱玛亚的控制,有资格获得奎师那莲花足的庇护。
要旨:每个生物体都永恒地是奎师那的仆人,这是事实。它之所以被遗忘,是因为一个人受了玛亚的影响,被诱惑信仰物质快乐。由于被玛亚所蒙蔽,一个人认为,物质快乐是唯一能够使人满意的目标。这种物质知觉就象绕在体困灵魂脖子上的链子。只要他还被束缚在这种观念中,他就不可能逃出玛亚的控制。然而,如果有奎师那的仁慈,他接触了真正的灵性导师,遵守他的训谕,服务他,并使别的体困灵魂从事对主的服务,那么他就可以达到解脱,并得到主奎师那的庇护。

诗节26
译文:遵守瓦尔那刷摩制度的人接受四社会阶层(婆罗门、查锤亚、外夏和戍陀)和四灵性阶段(贞守生期、居士期、隐士期和托钵僧期)的规范原则。然而,如果一个人虽然遵循这些阶段的规范原则,但却未从事对奎师那的超然服务,他就会堕入物质生活地狱般的境况。
要旨:一个人可能是婆罗门、查锤亚、外夏或戍陀,也可能完美地遵守贞守生、居士、隐士和托钵僧的灵性原则,但除非他成为一名奉献者,否则他最终还会堕入地狱般的境况。如果不能开发沉睡着的奎师那知觉,一个人就不可能得到提升。瓦尔那刷摩·达尔摩本身所包含的规范原则并不足以达到完美的最高点。这在以下两段摘自《圣典博伽瓦谭》(11.5.2)的诗节中可以得到确认:

诗节27
译文:从布茹阿玛的嘴中生出婆罗门阶层。同样,从他的手臂生出查锤亚阶层,从他的腹部生出外夏阶层,从他的腿部,生出戍陀阶层。这四个阶层和与之相配的灵性阶段(贞守生、居士、隐士和托钵僧)相结合,使人类社会得以完善。

诗节28
译文:如果一个人只是简单地保持其在四瓦尔那斯和阿刷摩斯中的正式地位上,但却不崇拜至尊主维施努,他便从他高傲的地位上堕落到地狱般的状况中。

诗节29
译文:许多哲学思辨者属于玛亚瓦迪宗,他们自认为已经解脱,并称自己为那茹阿央纳。但是他们的智慧并未得到净化,除非他们从事于对奎师那的奉献服务。

诗节30
译文: “‘啊,长有莲花眼的人,那些认为他们在这一生获得了解脱,但却未对祢做出奉献服务的人,一定不具备纯粹的智慧。虽然他们接受严格的苦行和忏悔,并提升到灵性的地位,达到非人格梵的觉悟,但他们会再次堕落,因为他们忽视了对祢莲花足的崇拜。’”
要旨:本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10.2.32)

诗节31
译文:“奎师那被喻为太阳,玛亚被喻为黑暗。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没有黑暗。一旦接受了奎师那知觉,虚幻的黑暗(外在能量的影响)便会立刻消失。
要旨:在《圣典博伽瓦谭》(2.9.34)中指出:

rte 'rtham yat pratiyeta
na pratiyeta catmani
tad vidyad atmano mayam
yathabhaso yatha tamah

    因为在光中,既无影子,亦无反射。哪里有光,哪里就没有黑暗。当众生达到奎师那知觉时,立即从所有物质色欲中解脱出来。色欲及贪欲与激情和黑暗息息相关。当一个人达到奎师那知觉,激情和黑暗形态立即消失,而善良形态则保留下来。当一个人处于善良形态时,才能够取得灵性进步,清楚地理解各项事物。这一地位不是每一个人都可能达到的。当一个人达到奎师那知觉时,他会不断地聆听有关奎师那的事情,冥想祂,崇拜祂,并作为奉献者服务祂。如果他这样保持着奎师那知觉,玛亚的黑暗将肯定不能触及他。

诗节32
译文:“奎师那的外在虚幻能量被称为玛亚,总是无颜与奎师那相对,就如黑暗愧对阳光一样。然而,玛亚却迷惑那些无智的不幸者。他们会因此单纯地自我夸耀,这个物质世界是他们的,他们是享受者。
要旨:整个世界者处于迷惑之中,因为人们认为,这是我的土地,美国是我的,印度是我的,不知道生命的真正价值。人们认为,物质躯体及生它的土地是一切的一切。这是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这种思想轻易地迷惑了众生,不过是无赖主义,源自玛亚的黑暗。但是一旦达到奎师那知觉,便会立即摆脱这种错觉。本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2.5.13)。在《圣典博伽瓦谭》(2.7.47)中也有另一个相应的诗节:

sasvat prasantam abhayam pratibodha-matram
suddham samam sad-asatah paramatma-tattvam
sabdo na yatra puru-karakavan kriyartho
maya paraity abhimukhe ca vilajjamana
tad vai padam bhagavatah paramasya pumso
brahmeti yad vidur ajasra-sukham visokam

    “觉悟到至尊梵是充满无限极乐,毫无痛苦的。那肯定是至尊享受者-至尊人格神首的终极阶段。祂永恒地不受干扰,无畏、相反于物质而知觉完美、不受污染、毫无分别。祂是所有因果的首要和原始之因。在祂之内没有果报行动的献祭,在祂之内虚幻能量无法立足。
    本诗节是主布茹阿玛在回答伟大圣哲那茹阿达的问题时所说的。那茹阿达惊讶地看到创造者进行的宇宙冥想,这使他想到,也许还有比主布茹阿玛更伟大的人。在回答伟大圣哲那茹阿达的问题时,主布茹阿玛描述了玛亚和受迷惑众生的地位。本诗节是以此而言的。

诗节33
译文:“如果一个人认真并真诚地说:‘我亲爱的主奎师那啊,虽然在物质世界中我已经忘记祢多年了,但今天我皈依祢。我是祢真诚和认真的仆人。请让我为祢服务吧。’

诗节34
译文:“‘我许诺,如果有人仅认真地皈依我一次,说“我亲爱的主,从今天起,我是祢的”,并祈求我给予勇气,我会立即赐与那人以勇气,他会从那时起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要旨:本诗节摘自《罗摩衍那》,由主茹阿玛昌陀宣讲。

诗节35
译文:“由于不良的联谊,众生期望物质快乐、解脱或融入主非人格层面,或为了得到物质力量修习神秘瑜伽。如果这样的人真正地获得智慧,他会通过使自己从事对主奎师那强烈的奉献服务而达到奎师那知觉。

诗节36
译文:“‘不管一个人有无所求,或是否渴望融入主的存在之中,只有通过从事超然的爱心服务,崇拜主奎师那-至尊人格神首,他才称得上具有智慧。
要旨:本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2.3.10)。

诗节37
译文:如果那些欲求物质享乐,或融入绝对真理的存在的人,从事于对主的超然爱心服务,他们将立刻在奎师那的莲花足下得到庇护,即使他们不曾要求过。因此,奎师那是非常仁慈的。

诗节38
译文:奎师那说,如果一个人从事于对我的超然爱心服务,但同时却希冀物质享乐的富裕,那他是非常非常愚蠢的。的确,他就象一个宁喝毒药,不饮仙露的人。

诗节39
译文:“既然我是全智的,为什么要给予这个蠢人物质繁荣呢?反之,我应该促使他啜饮我莲花足庇护的甘露,使他忘记虚幻的物质享乐。
要旨:那些对物质享乐感兴趣的人被称为“布克提”。一个对融入梵光、修习玄秘瑜伽圆满感兴趣的人根本不是一个奉献者。奉献者没有这种愿望。然而,如果一个物质主义者、思辨家或瑜伽师接触到奉献者,从事奉献服务,即使他不知道如何发展对奎师那的爱,奎师那也会立即把上帝之爱奖励给他,在祂的莲花足下给他庇护。如果一个人想要从奉献服务中得到物质利益,他的这种物质愿望就会遭到奎师那的斥责。希望在从事奉献服务时得到物质富裕是愚蠢的。尽管一个人可能会很愚蠢,但是由于奎师那是全智的,祂会使他从事奉献服务,并逐渐忘记物质富裕。要点是,我们不应该试图以爱心服务交换服务繁荣。如果我们真的皈依了奎师那的莲花足,我们唯一的愿望是使奎师那满足。这才是纯粹的奎师那知觉。皈依意味着我们不是从主那里有所求,而是完全依靠祂的仁慈。如果奎师那喜欢,祂也许会使祂的奉献者一贫如洗,或者,如果祂喜欢的话,会使他荣华富贵。无论哪种地位,奉献者都不应该操心。他应该只是认真地通过服务主,尽力满足祂。

诗节40
译文:无论何时,只要一个人乞求奎师那满足自己的愿望,祂都会毫无疑问地办到,但是在享受之后,祂不会再赐给任何导致他欲壑难填的事物。当一个人有其它愿望,但却从事对主的服务,奎师那会强制性地在祂的莲花足下庇护他,并使他忘记其它所有欲望。
要旨:本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5.19.27)。

>>诗节41-诗节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