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 对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来说,不仅仅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还有具有道德水准。(《奉爱的甘露》21》)
- 自控原则具有普遍性。(《超越生死》1)
- 如果善恶之间没有多少区别,那么人们就会以神的名义肆无忌惮地行恶。(《圣典博伽瓦谭》11.20.5)
- 我们无法避免区别道德与非道德的行为,如同我们无法避免区别对躯体而言的好与坏,对社会关系而言的善与恶等等。(《圣典博伽瓦谭》11.21.3)
- 在尘世间,性欲也需要有道德与非道德的区别。(《采坦尼亚圣行甘露经》4.35要旨)
奎师那知觉是超然的
-
取悦奎师那超越普通的伦理道德观念。(《圣典博伽瓦谭》10.47.29要旨,10.22.20)
- 奎师那超越物质世界的管辖及世俗伦理道德的分别。(《采坦尼亚圣行甘露经》中篇-Madhya 4.134要旨)
- 凡是与奎师那有关系的事物,永不可能不道德。如:帕拉达大君荣耀杀死他父亲的人。(《琨蒂王后的教导》10)
- 即使我们日常活动掺杂着道德与非道德,但如果将成果供奉给奎师那,它们也能得到净化。(《快乐的源泉》)
- 即使一个人犯了滔天恶行,但如果他从事了奉爱服务,他仍被认为是圣洁的,因为他立场正确。(《博伽梵歌》9.30)
- 如果所谓的世俗道德障碍了对主的服务,那么那些处于奎师那知觉中的人可以不予理会。(《采坦尼亚圣行甘露经》中篇3.212要旨)
- 奎师那的奉献者自动具备伦理道德。(《采坦尼亚圣行甘露经》下篇9.142)
- 只凭遵守道德规范是无法达到奎师那知觉的,必须要超越道德规范才能达到奎师那知觉(《博伽梵歌》3.16要旨)
-
在一切道德和宗教中,最后一句话是:归依奎师那。(《博伽梵歌》18.78要旨)
- 奎师那可以为了保护祂的奉献者(从brahmastra of Asvathama)放弃遵守祂不使用武器的诺言。(《圣典博伽瓦谭》1.8.13要旨
-
- 世俗的虔诚只是一种手段,而永远不可能是终极目标(《圣典博伽瓦谭》11.20.5
- 如果一个人仅是世俗的道德家,却忘记了至尊主,那么他的地位肯定是不完美的,而且他也无法达到虔诚的终极目标,回归家园,回归神首。(《圣典博伽瓦谭》11.20.5)
- 一个在对主奎师那的奉爱服务中具有非常强烈信心的人,对凡是推动主的使命的事情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圣典博伽瓦谭》11.20.9)
- “任何已经得到解脱的赐予者——穆昆达的莲花足庇护的人,并已经放弃了所有职责,完全认真严肃地走上灵修道路,他不再欠半神人、圣人、众生、家庭成员、人类或祖先的任何职责或义务。”(《圣典博伽瓦谭》11.5.41)
- 物质层面的辨别力是必要的,但我们必须也接受奎师那知觉的超然地位。在世俗相对的“俗善”以外,有着超然的“至善”。(《圣典博伽瓦谭》11.21.3)
- “道德标准,其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增加感官享受,用它来遮盖神和奉爱服务是对社会最大的暴力。”(《圣典博伽瓦谭》11.3.26要旨)